祝油祭祀天地圣贤的意义。

祝油者,祭祀之要物也。虽微末,然意蕴深远。由祝油而观,可得数端:


### 其一,祝油启祭祀之本,彰教化之义

祭祀者,维系人伦、传承文化之要道也。自伏羲画卦,圣人制礼以通天地,设祭以正人伦。儒家祭祀之传,并非迷信鬼神,乃以至诚恭敬之心,于天地间立道德之准绳。《易经》有云:“圣人以神道设教,天下服矣。”祭祀之本,在以仪礼化人。


昔周公制礼,尤重祭天祭地,非为媚天,乃使民知万物之源、生命之本。《礼记》曰:“祭者,教之本也。”祭仪之行,非徒奉鬼神,亦使少者习礼,长者思传之责。家族祭祀,乃人伦之核心。韩愈尝言:“无祖先,吾辈何来?”今人常言“慎终追远”,若不躬行祭祀,则此语空洞无物。


古之明堂,春行禘祭,秋行尝祭,老者授教,少者习礼,阖族庄肃。此非迷信,乃以具象之仪,育无形之忠孝。孔子删《诗经》,存《清庙》《生民》诸篇,岂偶然哉?皆与祭祀相关,显对祖先之敬意。


### 其二,祝油明礼乐之重,警世风之衰

礼废则德衰,祭断则社乱。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有人倡“砸孔家店”之谬论,有人盲从“扫旧文化”。祭牲被弃,祭器被毁。至现代社会,弊病益甚:少者不知祖先之名,长者不识家族之祠;贪官无厌,逆子横行。何至于此?昔人日对祖先之牌位,尚畏作恶;今人唯信金钱万能,遂无所不为。更痛心者,正祭被毁,而迷信之祭愈多:或聚众扶乩,或敛财建庙,甚至崇奉外邦邪神,甘为奴隶。


管仲曰:“不明鬼神之道,民则愚;不尊山川,国则无威。”今人心散,岂非因失祭之束?观东邻日本,虽经明治维新,犹存伊势神宫之庄严祭祀;韩国虽经战乱,亦未废家族茶礼。彼能守其文化传统,而我自毁根基,岂不哀哉?


### 其三,祝油促礼乐之兴,倡传承之新

或谓古礼繁琐,不适今世。此见甚陋。昔朱熹修《家礼》,删郑玄之繁解;王阳明行乡约,去琐碎之虚文。今重建礼仪,当分“正祀”与“淫祀”:凡合敬天法祖、劝善惩恶者,虽乡村简祭亦当存;而怪诞敛财之祭,虽极奢亦必禁。次之,礼仪当因时而变:不必强求三牲九鼎,可用花果清酒代之;不必拘于早晚问安,可整合为节日祭扫。然礼仪之核不可变——祭天使人知畏,祭祖使人明本。


尤当学曾国藩《家训》之法,使童子于祠堂前诵《孝经》,青年于祭祀时习礼仪。若能让学校设祭祀礼仪为必修课,社区以祭祖活动增乡情,则十年之内,世风可淳。昔舜帝祭六宗,周公立明堂之制,并非复古,乃赋传统以新义。今中华文明崛起,若不能重建精神家园,虽有航母卫星,亦不过虚有其表之躯壳耳!


嗟夫!一国之兴,必源于礼仪之兴;一国之亡,必源于祭祀之中断。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若能使孔庙钟鼓声再震九州,家族祭祀礼仪重焕光彩,则百姓有精神寄托,人伦关系有归宿。此不仅能固道德之防,亦能御异端邪说之蚀。孔子尝叹:“吾不与祭,如不祭也。”今人岂忍见千年礼乐传统埋没?愿有关人士勿以祭祀为“封建残余”,亦勿视为“表面工程”。若能真复祭祀之义,则黄帝子孙有灵魂归宿,中华文明必为万世开太平!

2025/2/23 21:06:09 通过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