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与《本草思辨录》:传统医学视域下的内在关联剖析
在传统医学的宏大体系中,《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与《本草思辨录》犹如两颗独特的星辰,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又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探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传统医学的丰富内涵。
一、理论基础的呼应
《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以易道万物象数逻辑为基石,秉持天道原生态、地道仿生态、人道顺生态的理念。它认为世间万物皆蕴含特定象数信息,这些信息决定了本草的特性与功效,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本草生长环境、形态等象数特征的分析,挖掘本草的药用价值。
《本草思辨录》则以传统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托,如《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周岩在书中强调辨本草是医学的始基,而深入理解本草需从经典中探寻其性味、功效及应用原理。虽然没有直接提及象数逻辑,但在对药物与人体阴阳、气血关系的阐述上,与《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中对自然规律和人体整体观念的尊崇相呼应。二者都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阐释本草与人体、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都体现了传统医学中对宏观自然规律和人体微观生理病理相互关系的深刻认识。
二、药物认知的互补
在药物认知方面,《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从万物象数逻辑出发,关注本草的生长形态、环境等象数特征。本草的叶片形状、数目,花蕾的开放时间,果实的颜色等,以及生长环境的阴阳数理,如所处方位的五行属性、光照时间的长短等,都被纳入其对本草特性的判断依据。
《本草思辨录》对药物的认知更加深入和细致。周岩通过对经典方剂中药物的应用分析,探究药物的真实功效和作用机制。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药物认知,而是通过对具体病症和方剂的研究,挖掘药物的潜在价值。例如,在分析小柴胡汤中人参的去留时,周岩通过对病症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参在方剂中的作用原理。这种对药物在方剂中精准作用的研究,与《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从象数角度对本草特性的独特认知形成互补。《天地医学祝油祝由》提供了一种从自然神秘学角度的独特认知,拓宽了对本草潜在价值的理解;《本草思辨录》则从传统中医经典方剂应用的角度,为药物认知提供了更具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指导。
三、应用实践的协同
在应用实践上,《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依据万物象数逻辑,将本草与祝由术中的心法、导引、摩术、法书等相结合。通过对病症的象数分析,选用相应的本草和祝由方法,从身心整体层面促进康复。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的象数关联,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的象数能量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草思辨录》虽主要针对药物应用,但其中蕴含的辨证论治思想对应用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周岩在分析方剂时,注重根据病症的变化调整药物的使用,这种辨证思维可以与《天地医学祝油祝由》的应用实践协同作用。在治疗疾病时,既可以运用《天地医学祝油祝由》的身心整体疗法,从象数能量角度调整人体状态;也可以依据《本草思辨录》的辨证论治思想,精准选用药物,从药物治疗角度促进康复。二者相互配合,能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四、对传统医学传承的共同贡献
《天地医学祝油祝由》和《本草思辨录》都在传统医学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以其独特的象数逻辑和祝由方法,为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人们对本草和治疗方法的认知边界。《本草思辨录》则通过对传统中医经典的深入解读和对药物应用的精准分析,传承和发展了传统中医的药物理论和应用方法。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丰富了传统医学的内涵,为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综上所述,《天地医学祝油祝由》与《本草思辨录》在理论基础、药物认知、应用实践以及对传统医学传�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为传统医学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草思辨录》序言精要分享
《本草思辨录》由周岩所著,是一部在传统医学领域极具深度与价值的著作。
周岩在自序中详述了自己的学医经历。他自幼便与医学结缘,幼时因春温误服******,成年后又因寒痢被医误投凉剂,两次惊险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医学的重要性,从而立志学医。他常于书肆购医书,日夜研读,即便为官事务繁忙,搁置医书十八年,在调任盱眙后,仍重拾医籍,深入钻研。
在他看来,医学的学问之道在于致知与力行。《素问》《灵枢》《本草经》等经典是致知的重要源泉,而《伤寒论》《金匮要略》则是将致知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关键著作。他认为辨本草是医学的根基,读仲景之书必须先辨本草,否则就如同在断港绝潢中航行却期望抵达大海,难以真正掌握医学的精髓。
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对诸多医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辨。他对当时西医盛行、中医式微的现象深感忧虑。西医凭借形质学说蔑视中医,而部分中医从业者因畏难而推崇西医,甚至诋毁中医经典,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他指出西医虽在解剖形质上有一定成果,但无法窥探中医所强调的气化奥秘,难以在治疗内证大证上取得显著成效。
他还对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进行了严厉批判。王清任虽有解剖实践,但对中医理论理解肤浅,如在脏腑记叙中,与《内经》混驳,对经文随意曲解,还在气血合脉、心无血等说法上与经典相悖,且对仲景方剂随意改动并妄加指责。周岩认为这种做法荒谬至极,严重偏离了中医的传统理论。
此外,周岩对一些医学概念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他在君火相火的探讨中,依据经典,明确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兼手少阴心,相火以三焦配胆,纠正了前人的诸多错误观点。在对标本的辨析上,他批判了启元子注《天元纪大论》以三阴三阳为标、寒暑燥湿风火为本的错误观点,认为标本应依据经典,从人体阴阳、疾病变化等多方面综合考量。
这部著作对于传统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非凡。它不仅为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本草和方剂的思路,还捍卫了中医经典理论的权威性,提醒后人要深入研读经典,避免被片面的观点所误导。无论是对中医理论的研究,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本草思辨录》都值得每一位热爱传统医学的人深入研读。
2025/2/21 12:07:30 通过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