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油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提到:“百物与人殊体,而人借以养生却病者,何也?盖天地亦物耳,惟其形体至大,则不能无生。其生人也得其纯,其生动物也得其杂,其生植物也得其偏。” 其意思是,世间万物与人体的形态不同,然而人却能借助它们来养生祛病,原因在于天地本身也是一种事物,因其形体极其宏大,必然会孕育万物。天地孕育人类时赋予其纯粹的特性,孕育动物时特性较为驳杂,孕育植物时特性则有所偏向。

而《天地医学 祝油本草》同样强调了天地万物与人体之间的紧密联系,书中指出自然万物皆蕴含独特的能量与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这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万物特性可补充、挽救人体的观点相呼应。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又言:“顾人之所谓纯者,其初生之体然耳。及其感风寒暑湿之邪,喜怒忧思之扰,而纯者遂漓;漓则气伤,气伤则形败。而物之杂者、偏者,反能以其所得之性补之、救之。” 即人们所说的纯粹,只是人最初出生时身体的状态。等到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等邪气的侵袭,被喜怒忧思等情绪干扰,原本纯粹的状态就会被破坏;一旦被破坏,人体的气就会受损,气受伤了,身体也就衰败了。而那些特性驳杂、有所偏向的事物,反而能够凭借自身特性来补充、挽救人体。这进一步阐述了人体状态变化与万物作用的关系,和《天地医学 祝油本草》中对人体与自然互动的理念一致。

在医理运用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记载 “圣人知其然也,思救人必先知物。盖气不能违理,形不能违气,视色别味,察声辨奥,权轻重度,长短审形之事也;测时令,详嗜好,分盛衰,别土宜,求气之术也。形气得而性以得。性者,物所生之理也,由是而立本草、制汤剂以之治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从者反治,逆者正治。” 意思是圣人明白要拯救人类就必须先了解事物,通过观察事物的颜色、辨别味道、察觉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了解事物,推测时令节气、了解喜好等探寻气的方法,从而掌握事物特性,依据这些制定本草学、制作汤剂治病,遵循 “有余泻之,不足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等治疗原则。

《天地医学 祝油本草》也遵循传统中医辩证论治的思路,根据人体具体状况,如寒、热、虚、实等,选用合适的药物和方法进行调理,力求使人体恢复平衡,与《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的医理原则高度契合。

此外,《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批判 “自唐以后,药性不明,方多自撰,如《千金方》《外台秘要》之属,执药治病,气性虽不相背,而变化已鲜沿及。宋元药品日增,性未研极,师心自用,谬误相仍。即用本经诸种,其精微妙义,多所遗漏。是以方不成方,药非其药,间有效用,亦偶中而非可取。必良由本经之不讲故也。” 指出后世医者对经典研究不足,对药物特性研究不深,导致方剂和药物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天地医学 祝油本草》在药物研究和应用上,也十分注重深入探究药物的本源和特性,避免盲目用药,倡导回归传统,重视经典医理,为人类健康服务,二者理念不谋而合。

2025/2/21 11:09:38 通过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