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运气与养生:顺应天时,守护健康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库中,五运六气学说宛如一把神秘的钥匙,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之门。2025 年乙巳年,依据这一古老智慧,天地之气呈现出独特的运化格局,对人体健康影响深远,而顺应运气规律养生,方能为全年的安康保驾护航。




 一、乙巳年运气格局剖析


 (一)五运


乙巳年,天干为乙,乙庚化金,岁运少商金运,金气不及。在自然气候层面,肃杀收敛之力大打折扣,秋季少了几分应有的凉爽干燥,多了些温热湿润。这就如同大自然的秋收进程被按下了“慢放键”,庄稼成熟延迟,果实饱满度欠佳。于人体而言,肺脏受累首当其冲,肺气虚弱,呼吸功能受扰,卫外不固。日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咳嗽频发,且病情缠绵难愈,皮肤也因肺气滋养不足,变得干燥、瘙痒,过敏问题接踵而至。




(二)六气


地支巳对应的是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上半年,厥阴风木司天,风的力量肆意张扬,春风过早过猛,气温如脱缰野马般迅速攀升,万物萌动过早,看似一片生机勃勃,实则暗藏危机。到了下半年,少阳相火在泉,即便秋冬来临,大地依旧热气腾腾,寒冷难以驻足,雨水稀缺,干燥炎热成为常态。这种上下半年“冰火两重天”的气候模式,让人体的阴阳平衡备受挑战,极易陷入失调的困境。




 (三)运气相合


此年运气同化现象显著,上角与正角同,风化与火化狼狈为奸。狂风裹挟着高温干旱或暖湿气流交替肆虐,极端天气频繁登场,暴雨、狂风、高温热浪让人应接不暇。人体置身其中,风火相煽,内扰心神,失眠、焦虑、烦躁等精神情志疾病不请自来,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也趁机兴风作浪,时刻威胁着生命健康。




 二、四季养生要点


 (一)春寒料峭防风邪


初之气(甲辰年大寒日巳初 - 乙巳年春分日卯初),主位太角木,客气阳明金,中见金运,金木交争,春寒迟迟不肯退场。此时人体右下部肢体易受寒邪侵袭,关节疼痛、麻木,下肢冰凉。养生重在“治阳明之客”,饮食上多食用岁谷苍谷,如青稞等青色谷物,搭配间谷黍,以酸补之、辛泻之、苦泄之,助阳气冲破寒邪封锁。外出务必添衣保暖,戴上围巾、手套,护住易受寒部位,闲暇时可按摩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激发阳气,驱散寒凝。




(二)倒春寒里调脾胃


进入二之气(春分日卯正 - 小满日丑正),主位少征火,客气太阳水,金水抱团,“倒春寒”持续发威。寒冷遏制阳气,体内热郁积,脾胃运化陷入僵局,胃脘胀满、灼热疼痛、食欲不振。此时应以苦补之、咸泻之、苦坚之、辛润之,借饮食岁谷苍谷、间谷稷平衡寒热。日常饮食宜温热易消化,如小米粥、山药粥,避免生冷油腻,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像八段锦、太极拳,促进脾胃气机升降,恢复运化活力。




 (三)盛夏防暑兼平肝


三之气(小满日寅初 - 大暑日子初),主位少征火,客气厥阴木,火木相生,热风横行。风火上扰头目,头晕目眩、耳鸣、眼干眼涩、迎风流泪等症状纷至沓来,甚至引发抽搐、震颤。养生需“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酸泻之、甘缓之,食用岁谷苍谷、间谷稻,清热解暑同时平肝熄风。外出避开高温时段,备好藿香正气水、绿豆汤防暑,室内可放置薄荷、菊花绿植清新空气,舒缓情绪,睡前泡泡脚,引火下行,宁心安神。




 (四)长夏祛湿护肝胆


四之气(大暑日子正 - 秋分日戌正),主位太宫土,客气少阴火,湿热胶着。暑热蒸腾,湿气弥漫,黄疸、浮肿、肢体困重让人苦不堪言。“治少阴之客”为要,以咸补之、甘泻之、酸收之,岁谷丹谷(如红小豆)、间谷豆是饮食主角,清热祛湿、健脾利水。居住环境保持干燥通风,可使用艾叶、苍术熏香除湿,饮食少甜腻、多清淡,如冬瓜汤、荷叶粥,呵护肝胆,减轻湿热负担。




 (五)秋燥湿交防肺病


五之气(秋分日亥初 - 小雪日酉初),主位少商金,客气太阴土,燥湿僵持。天空阴沉,雨水不断,寒气渐袭,关节酸痛、咳嗽咳痰成了家常便饭。“调太阴之客”,以甘补之、苦泻之、甘缓之,注重岁谷丹谷、间谷麻,润燥祛湿、调和脾胃。晨起喝杯温水润肺,多吃梨、百合等食物,出门戴口罩,防止寒湿入肺,适时添衣,避免受寒引发旧疾。



 (六)暖冬防疫养阳气


终之气(小雪日酉正 - 大寒日未正),主位太羽水,客气少阳火,暖冬降临。蛰虫出洞,流水不冰,温厉疫病蠢蠢欲动,发热、咽痛、咳嗽伺机而动。“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甘泻之、咸软坚散结,岁谷丹谷、间谷豆助力提升免疫力。室内定期通风消毒,人员密集场所少去,保证充足睡眠,食用羊肉、桂圆等温阳食物,为身体注入能量,抵御温邪。




 三、情志、运动与养生协同


 (一)情志调养


春应保持乐观开朗,如春日暖阳驱散阴霾,多参加户外活动,赏春踏青,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肝气舒畅条达;夏当戒躁制怒,面对炎炎烈日,以平和心态应对,可在室内聆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避免心火过旺;秋需宁心安神,目睹万物凋零,不悲秋伤怀,登高望远,感受秋高气爽,收敛神气;冬宜平和心态,不惧寒冬漫长,围炉夜话、阅读书籍,养藏阳气,静待春来。




 (二)运动锻炼


春选散步、放风筝,借轻柔运动唤醒沉睡身体,舒展筋骨,拥抱生机;夏宜游泳、瑜伽,在水中畅游、伸展间宣泄暑热,平衡身心;秋可登山、打太极拳,登高望远、动静结合,领略秋意同时调和气血;冬练慢跑、八段锦,以适度运动生热暖身,强筋健骨,守护阳气。




乙巳年,虽运气多变,但只要我们紧握五运六气这把智慧钥匙,依时而动,在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各方面精心调养,就能与自然同步,奏响健康的和谐乐章,安然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2025/1/3 16:48:04 通过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