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的起源是巫术
首先说明,我是针灸师,我支持中医,巫师是一种尊称,全人类早期都是由巫师负责治病的,巫师就是掌管和神灵沟通方法的尚师,尚师一般懂得中草药,针灸,和秘字符章。
在上古时期的母系社会,图腾是一种对自然的尊崇,比如伏羲姜姓,以羊为图腾,神农尝百草,掌握百草之天地灵性法则。
神农氏的姜家女和轩辕氏黄帝部落通婚,陪嫁的重要资产就是医术和巫术以及祝由术,岐黄之中的岐伯,就是姜家的陪嫁管家随从。
汉字的“医”字最初就写作“毉”。《山海经》等早期古典书籍中记载的具有治病能力的人都是巫师,所谓医术只是附属于巫术的技能,而不是独立的存在的。《说文解字》对“医”解释中特意注明最早的医生就是巫师。
全人类早期都是由巫师负责治病的,医巫同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医并没有任何特殊性。不同地域或民族的传统医学走向并不完全一致。西方传统医学较早与巫术分离,中医则长期被巫术思想的束缚,在本质上一直是巫术医学,一直采用巫术的理论和思维方式。
那些认为巫术不可信的古代医者反对的只是巫术过于神秘和夸张的仪式,他们自己坚持的依然是巫术的思想和逻辑,也就是相似律和接触律。巫术始终是中医理论的主要方法,也是几乎所有治疗方法的基础和根源。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两大基石之上,而阴阳和五行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科学,而是不折不扣的巫术。巫术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少数几个简单理论可以用于世间万物,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同一的、互渗的,可以用同一个理论解释一切。中国古人一直认为只需要一种基础理论就可以解释宇宙万物的所有问题,人体和疾病当然也在其中。
在中医理论中,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种属性,也就是阴和阳。这个观念的起源非常简单和原始,古人把阴和阳的概念无限扩大和引申到宇宙万物。阴阳学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巫术,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巨大。阴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非常重要的观念,远远超出医学的范畴。
中医认为,凡是温热的、明亮的、运动的、向上的、外向的、亢奋的都属阳;凡是寒冷的、晦暗的、静止的、向下的、内向的、抑制的都属阴。中医理论中,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中医就是这样认识人体和疾病的。
中医理论的另一个主要观点是五行学说。古人还不知道物质由分子组成,也不知道分子之中还有原子,更不知道是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了所有的物质。中国古人将物质世界粗略地分成了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类型,即所谓的五行。中医始终把阴阳和五行等巫术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始终以巫术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两千年来,中医一直用巫术理论解释人体结构、生理现象和病因病理,并直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模仿巫术是中医的主要认知方法,从而造就了中医的理论体系。以“取象比类”这一典型的模仿巫术为例,中国古人一概用容易观察的对象取代难以观察的人体,用已知对象来推测未知的人体。《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描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声音;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腘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这段文字显示中医模仿巫术。
著名的经络和穴位理论同样是运用模仿巫术的结果。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经”与“络”(古时也写作“落”)本来是水利工程术语,“经”指水系主干,“络”指连接“经”的分支。中医把人体所谓的十二经脉与中国北方的十二条水系看做一一对应,经络的描述中还直接照搬了“隧”、“洫”、“渎”、“灌”、“溉”等水利工程名词。穴位的名称也大多来自水利相关名词,如“海”、“泽”、“井”、“渊”、“池”、“溪”、“沟”、“泉”、“渠”、“泺”、“注”、“水突”、“水道”、“水分”等等。这些通过模仿巫术得出的理论就是中医的独特学问,两千年来都不可动摇。古埃及医学也曾经把人体的血管系统比作尼罗河水系。
中医还将巫术思维扩展出“司外揣内”、“有诸内,必形诸外”等。巫术思想和逻辑经过历代中国医者的不断发展和演化,已经变幻出许多变形的方式,甚至形成了一个巫术的分支——玄学,但究其根源,都是以相似律和接触律为基础。如果深入分析中医的其他理论,比如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四诊、辨证、五运六气等,无一例外都是运用巫术思维的结果。
按照中医运用巫术的模式,世间万物都可以轻易解释,而且可以任意解释成自己希望的那样。这就是所谓祖先早就站在山顶的真相。
中药是怎么来的
中医的理论体系实际上就是巫术体系。中国的传统药物不是来自临床实践,而是源自巫术理论并始终接受理论的指导。直到今天,中药依然必须符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这个首要条件。所有的传统药物都必须用传统医学理论解释和指导,这充分证明了中药不是经验的总结,而是巫术思维的结果。
比如中国传统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共收录1892种药物。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认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本草纲目》收集的药物究竟是怎么回事。
《本草纲目》中有一方为“小儿客忤,因见生人所致。取来人囟上发十茎、断儿衣带少许,合烧研末。和乳饮儿,即逾。”小孩子怕生人,将来人头发与小孩衣带混合做药物即可治愈,这无疑是巫术。另有一方为“横生逆产。用夫阴毛二七茎烧研,猪膏和,丸大豆大,吞之。”丈夫阴毛真能使胎儿转体吗?这显然是在想象丈夫帮助妻子生产,用阴毛代替丈夫去妻子体内发挥作用。这同样是巫术,基本思路是接触到丈夫身体一部分(阴毛)就能获得他的帮助。
如果详读《本草纲目》,你就会发现绝大部分药物都和巫术有关,几乎找不到来自实践经验的药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道理其实很简单,李时珍不是医生,他从未有过临床实践,何来经验的总结?李时珍只是对前人记载和民间流传的药方做了汇总分类,没做过一次疗效验证。
或许你会觉得古人不懂科学,用巫术思想发明和使用药物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有一味药材叫做“干漆”,就是干燥的油漆残渣。古时的油漆主要由漆树的树脂制成,涂在木器表面可以防虫蛀。按模仿巫术的思维,“干漆”作为药物也具有“消积杀虫”的功效,可以治疗“虫积腹痛”。另一种药物“天山雪莲”由于生长在海拔较高的雪山上,作为药物自然就有了“祛风胜湿”的功效,用来治疗“风寒湿痹、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还有,“月季花”由于每月都开,自然就有了“活血调经”的功效;“水蛭(蚂蟥)”由于能吸血,当然就具有“破血通经”的功效;“丝瓜络”是成熟丝瓜的维管束,呈网络状,作为药物具有“通络活血”的功效;
“地龙(蚯蚓)”能在土中钻洞,所以就有了“通络、活血、下乳”的功效;“肉苁蓉”形状独特,自古就被认为具有“壮阳”神效;“血余炭(人的头发高温煅成炭)”被古人称为“血之余”,故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巫山淫羊藿”在民间传说中可以使公羊勃起,所以就有了“补肾阳”的功能,可以治疗阳痿;“制何首乌”是何首乌的炮制加工品,可以治“须发早白”,这是根据植物名字联想出来的;“鸡内金”是鸡的消化器官,具有“健胃消食”的功能;“泽泻”由于生长在水边,可以“利水渗湿”,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穿山甲”能打洞,故可以“通经下乳”;“通草”因为中空,所以能“利尿下乳”;“紫河车”是人的胎盘,可以“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僵蚕”是蚕幼虫感染白僵虫后致死的尸体,可以治疗“惊痫抽搐、小儿惊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最高药品标准,其中尚且这么多巫术药品,其他药品标准中源自巫术的药品就更多了,而且这些巫术药品都是经过审批的,是合法的药品。
有正规批准文号的中成药情况也类似。比如“五子衍宗丸”,由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五味药组方而成,声称能治疗不孕症和肾精亏虚。其实这个组方是古人用模仿巫术的思维方式联想出来的,取植物名称中的“子”,认为与人生育之“子”相同,凡是多籽或者名称中有“子”的几乎都被古人用来治疗不育。“七子填精口服液”、“七子补肾酒”等配方的出处也类似。
“牛黄清宫丸”则来自清代《温病条辨》中的名方“清宫汤”,组方为莲子心、连翘心、犀角尖心、元参心、竹叶卷心、连心忍冬,可清心热、治神昏谵语。五味药都有“心”,彼“心”就是此“心”,以药物之“心”补人之“心”。虽然现代的“牛黄清宫丸”对配方做了修改,但本质依然是模仿巫术。
实际上,中医几乎所有的“经方”都源自巫术,民间“验方”一经中医青睐也必须用巫术理论解释,接受巫术理论的指导。中药的“四性五味”、“君臣佐使”等基本原则无一不是以巫术思想为基础的臆想。
中医推崇的针灸同样源于巫术。以“灸”为例,中医一般用艾叶加工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熏灼穴位或患部,认为可以回阳救逆、扶正祛邪。早期的中医并不主要使用艾叶,据《五十二病方》记载,灸法可以使用多种可燃物,月经布等污秽物使用得更普遍,因为在巫术思维中秽物能驱邪魔。此后逐渐演变为主要用艾叶,这是巫术的另一种演变形式。《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人在祭祀活动中经常使用艾草,并视之为神灵之物。《古今注·杂注》曰:“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向日则火生,以艾承之则得火也。”古代中医在巫术思想的引导下逐渐统一认识,认为艾是纯阳之品、神灵之物,自然也就成为了灸法的主要用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艾叶,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由此可见,中医灸法来自巫术。
古代各民族的文明程度不尽相同,但思维和逻辑方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没有哪个民族在古代就用独特方法发现了生命和疾病的真相。医学与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一样,古人的知识和方法都不足以建立相关的科学体系。人体具有强大的免疫和自我修复能力,许多疾病都是可以自愈的。所谓中医的神奇是借天之功,开启人体自愈的力量。
中医是一个独立于所有人类思想形态之外的体系,具备鲜明的巫术特征。中医在理论、药物、诊断、疗法等方面全部是巫术思维的推演,虽然经过上千年演化减少了表面上的仪式感,但其巫术根基却没有些许动摇。所以,中医只能是巫术医学,是 以巫术为主导的传统医学,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以及阿拉伯的传统医学相比,各有千秋。
2020年的新冠疫情说明,中医抗疫情效果明显高于西医,看米英西医抗疫的情况,就知道西医在疫情下,西医不如中药草本巫术医理,人,还是要借用自然的力量。呵呵。
2020/12/11 17:54:30 通过网页
十字架:评论审核中...
2023/11/7 22: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