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医学 天人 圣贤 本草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什么是真人,真人乃得道之人。真人的身体能够隐现莫测,如果说小他可以进入无有的状态,如果说大他可以遍满太空。他的变化,出入天地内外而不见顺逆的痕迹。通过至真的修为表现道成的证果,如此就能提掣天地把握阴阳。

真人能够用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所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肤就像水一样顺逆不抗能与天地同行。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庇佑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蔽,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中古的时候有至人,什么是至人?至人能够全其至道,至人以淳朴的德行来适应妙用大道之理。至人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是能够动静适中于春夏秋冬,生长收藏能够参同于阴阳寒暑。心远离世态纷争,俗世情真。不受它们的感染就能够聚集精气从而还原身体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方之外。他们这样也归于真人之内,因为神全之人不用考虑而通达,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就像天地一样。他们体合于心,心和我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他们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可以八荒之外,近又在眉睫之内。

其次还有圣人,什么是圣人?圣人能够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顺序融合,与鬼神合其吉凶所以叫圣人。所以圣人能够处天地之淳和顺八风之正。养自身正气,回避外在虚邪。圣人志深于道所以控制自己欲望,一举一动行走坐卧虽然在世俗之间,但他的见为则与世俗有异,因其晓得法道之清净。《老子》曰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母道也!

圣人为无为,事无事,所以内没有思想负担,外没有劳动形伤。恬静愉快法道清净,随着性而动所以自得。因为外不劳形,内无思想所以形体不蔽精神保全。神守不离才能年登百岁,这全是养性才可以的。

其次有贤人,什么是贤人?比圣人不足仅次于圣人为贤人。贤人能够自强不息精于百端,不用考虑自然通发,有谋便当志。同于天地,浊于洞幽。所以能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贤人能够分辨星辰运转于天三百六十五度远近分次,以六甲法逆顺而推步吉凶。分辨四时气变,能够从上古人留下的知识了解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什么是天人合一?关于自然界与人的关系,即天人关系。早在《山海经》和《夏小正》中,就有关于天象、气象、物候与人类行为之间关系的论述。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阴阳之气的运动(即日、地、月的相对运动)造成了昼夜、四季等各种循环周期,在自然的各种循环周期中,年是最重要的周期,为了安排人类的活动,把一年区分为不同的段落,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至今仍是人们安排活动的最主要时间单位。由于气的运行决定着各种气象、物候,也就决定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灾害,甚至人的健康状况、人事、政治等,为此而研究气的运行规律并建立了各种理论,如卦气说、运气说。在《吕氏春秋》中还提出了同类相应和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类同相召,气同相合,声比则应”。同时,认为人与天地本身就是对应相同的,“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也。”意指在一个人的身体上体现了天地万物的结构和规律,人与天地同理,因而修身和治国就必须取法于天地,遵循自然规律。这在秦汉哲学中被作为定律而为各家哲学广泛接受和应用,如在《易传》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认为这是“天之理”即自然之理。《淮南子》中也说:“ 天地宇宙,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人之制也。”指出人是天地宇宙的缩影。并对这种天人相应的具体表现有所描述:“诛暴则多飘风,枉法令则多虫螟。”“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予喜怒”。

中医学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承认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认为人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生理机能活动上,与天地的规律一致,并根据天地变化的规律,来推知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机能活动规律。如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说,人体“形气营卫”等机能、物质并不呈现在体外,而是医家根据“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沉浮”,等“天”的状况来推知的。这种以天知人的方法,正是中医学中应用天人合一这 种认识论的意义所在,也是《内经》中许多生理学原理得以建立的基础。《内经》描述人的生理活动规律的四个方面:阴阳消长原理、脏腑学说、经络理论、血气学说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且在病理学、诊断学、治则学、养生学等方面,都应用和发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早期中医理论的内容和形式,而且决定了早期中医理论的某些重要特征,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此外,中医学的五运六气学说,也是根据气的运行规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论述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这一学说对 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天人合一论中的人符天数的说法,即天、人的象、数一致。认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如气血的循环等,与天地日月、一年四季的运行规律、度数存在一致性。 如“天地之阴阳升降一年一交合,日月精华之往来一月一交合,人之气液往返一昼夜一 交合” 《伏羲文化》。在中医针灸中依此来确定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以调节内气升降。

2023/1/31 16:05:22 通过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