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药典籍认识中药精油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精油大百科)

早在5000年前,古人就开始使用芳香中药,或佩香养性,或借香疗疾。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的记载,至周代就有佩戴香囊的习惯。马王堆出土的香囊、香炉中就有辛夷、佩兰、花椒、肉桂等芳香类药物。可见,从古至今芳香中药对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芳香疗法是中医治疗手段之一,草本药物的香气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进入体内,可以平衡气血,调和脏腑,祛病强身。艾灸、香囊、香枕、香浴、薰香、燃香、油浸药材等,都是中医芳疗的常见方法。传统中医理论一直认为香药同源。中药除四气五味之外,另有芳香药性。



我国古代芳香疗法溯源

(中医古籍中的芳香疗法)


相传,甲骨文已有“香”字。


在先秦文献中,《山海经》记载薰草“佩之可以已疠”。


《黄帝内经》最早将“香薰”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介绍于世,称为“香疗”,从广义上是指用芳香药物来预防治疗疾病。防病、治病最初始应用的方式是:内衣佩服香药,通过皮肤毛孔吸收来治疗疾病,也称服气疗法(服,为古代内衣)。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第六》记载“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一丈并内酒中……”。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其中芳香类药物有:上品如辛夷、麝香、木香、菖蒲、细辛、香蒲等,中品如干姜、葱白、当归、白芷、泽兰、厚朴等,下品如蜀椒。


唐代药典《新修本草》补充了许多新发现药物和外来药物,如苏合香、阿魏、安息香、龙脑香等。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就用芳香药物预防外感温热病。


五代的《海药本草》收集芳香药物50种,如青木香、荜茇、白豆蔻、丁香、零陵香、降真香、没药、甘松香等。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以香药命名之方剂达120首,许多著名的方剂如苏合香丸、安息香丸、木香散、沉香散等均出自宋代。


明代《普济方》中专列“诸汤香煎门”,收集97方,并详细记载方药组成、制作、用法等。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对芳香药物的作用机理、辨证论治、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芳香药物的作用在于“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俾令攻决,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已”。



从中医“外治法”和经络理论认识中药精油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是运用中药和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手法,通过穴位及经络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清代吴尚先(师机)所著《理瀹骈文》提出,外治用药须用药昧厚重者,方能有效。常用的厚味药有以下几种:生猛竣烈类、辛辣温热类、芳香走窜类和活血化瘀类。


其中芳香走窜类,如丁香、白芷、川芎、吴茱萸等,此类药物中大多含有挥发油(即本文所讲的中药精油),易入机体,使有效成分加速渗入,如丁香(花苞)精油,油中主要含丁香酚等成分,对致病性真菌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又因为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且可以很好地吸收,故可用于临床。





因为精油对皮肤有高渗透性,所以精油外用法(包括直接涂抹、皮肤按摩、热敷等疗法)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应用中药精油的一种思路是:利用中医的思维来诊断、辨证,利用经络理论来选择施用部位,将精油当中药来进行治疗。


比如,当病人辨为有肝郁气滞、气郁化热证,我们可以应用具有疏肝理气、清肝解热作用的精油(如德国洋甘菊精油Matricariarecutita、永久花/蜡菊精油Helichrysumitaticum、香蜂草精油Melissaofficinalis、胡椒薄荷精油Menthapiperita、甜橙精油Citrussinensis、葡萄柚精油Citrusparadisii等),在肝腧、行间、太冲、气门等穴位和在足厥阴肝经脉及皮部上涂抹按摩。


又如,当病人辨为脾胃虚寒证,见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大便糖稀或完谷不化、腹部冷痛、喜温喜按、畏寒、四肢补温之表现,可以应用具有温阳运脾作用的精油(如豆蔻精油Elettariacardamomum、藏茴香精油Carumcarvi、芫荽子精油Coriandrumsativum、甜茴香精油Foeniculumvulgare、姜精油Zingiberofficinale、丁香精油Eugeniacaryophyllus、月桂精油Laurusnobilis、沉香醇百里香精油Thymusvulgarislinalol等),在脾腧、胃腧、脘中、足三里、三阴交、神阙等穴位和在足太阴脾经脉及皮部、足阳明胃经脉及皮部涂抹按摩。





附:芳香本草精油按中医功效的初步分类(包含尚未开发的品种)



  • 行气药:玫瑰花精油Rosa rugosa、檀香精油Santalum album 、枳实精油(甜橙精油、苦橙精油)Citrus aurantium/Citrus sinensis、化橘红精油(柚子精油)Citrus grandis、香附精油Cyperus rotundus、沉香精油Aquilaria sinensis、甘松精油Nardostachys jatamans i、九里香精油Murraya exotica/Murraya paniculata、合欢皮精油albizia julibrissin、木香精油Aucklandia lappa


  • 理血药:乳香精油Boswellia carterii、没药精油Commiphora myrrha、仙鹤草精油Agrimonia pilosa、泽兰精油Lycopus lucidus


  • 补益药:当归精油Angelica sinensis、黄精精油Polygonatum sibiricum、白术精油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鹿衔草精油Pyrola calliantha


  • 疏风药:广藿香精油Pogostemon cablin、辛夷精油Magnolia biondii/Magnolia denudata/Magnolia sprengeri、紫苏精油Perilla frutescens、香薷精油Mosla chinensis、白芷精油Angelica dahurica、薄荷精油Mentha haplocalyx、桉油(尤加利精油)


  • 祛寒药:丁香精油Eugenia caryophyllata、肉桂精油Cinnamomumcassia、肉豆蔻精油Myristica fragrans、八角茴香精油Illicium verum、艾叶精油Artemisia argyi、花椒精油Zanthoxylum bungeanum/Zanthoxylum schinifolium、胡椒精油Piper nigrum、高良姜精油Alpinia officinarum、艾纳香精油Blumea balsamifera、白豆蔻精油Amomurn kravanh


  • 清热药:百合精油Lilium lancifolium/Lilium brownii/Lilium pumilum、青蒿精油Artemisia annua


  • 除湿药:路路通精油(枫香精油)Liquidambar formosana、砂仁精油Amomum villosum/Amomum longiligulare、郁金精油Curcuma wenyujin/Curcuma longa/Curcuma kwangsiensis/Curcuma phaeocaulis、香蒲精油Typha angustifolia/Typha orientalis


  • 开窍药:石菖蒲精油Acorus tatarinowii、安息香精油Styrax tonkinensis、苏合香精油Liquidimibar orientalis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如今,中药现代化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离不开中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只有源源不断注入新元素,才能使中药发展经久不衰、焕发活力。




中药外治虽是迄今所知治疗疾病最早的方法,但事实是中药外治发展较为落后:虽剂型多样,但吸收受限;虽临床疗效确切,但作用机制模糊;虽成分提取方法多样,但多为粗提,缺乏有效成分的精制……与内服相比,外用研究和临床应用整体较少、层次较低。


中药精油是对中药脂溶性成分的集中应用,将其以配伍的形式(外用为主)开发成药,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药外治的发展。此外,将有效成分限定在脂溶性成分的范围内,有利于外用机制的探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中药精油的给药方式


香薰、吸人等可通过嗅觉刺激中枢神经递质、激素等的合成和分泌或通过鼻黏膜吸收发挥局部或整体治疗作用。


涂法、敷法、擦法等可通过接触皮肤局部微吸收发挥局部治疗作用。


经口服用可通过吸收人血发挥整体治疗作用。但因精油口服难吸收、刺激胃肠道,且可与体内的其他药物发生反应等而较少内服,故以外用为主。


中药配方精油作为中药入药的一种新形式,具有中药外治独特的作用机制,即局部微作用(直接的治疗作用)、微循环(局部组织少量吸收,非人血)、微刺激(穴位、嗅觉、黏膜刺激),具有给药方便,可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于用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可及时终止给药、方便清除残余药物的优势。


--中药精油外用优势


中药配方精油具有外用的独特优势:

1、对于皮肤科疾病和跌打损伤性疾病,可直接接触病变部位,有利于避免“外病”内治潜在的不良反应,实现“精准治疗”;

2、对于“内病”可在患者昏迷、呕吐、神志不清时外用给药,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相对水溶性成分,中药配方精油较易被皮肤或黏膜局部吸收,起效快,可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恶化。


由此可见,中药配方精油可满足中药临床外用需求,有利于推动中药外治的发展,顺应中药创新性发展和系统性应用的潮流。


--中药精油配方研发思路


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病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蕴含独特的配伍规律,并非中药间简单的叠加。


一方面,对于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可在考虑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前提下,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选择性地提取中药脂溶性成分(中药精油),随后进行配伍后药理药效的研究,确定最佳配伍比例,以最终服务于临床。


除临床有效方剂外,还可将名老中医医案、验方、民族药、中成药、经典方等中的配方作为配方精油组方的来源,取其精华(有效脂溶性成分),去其糟粕(无效或毒性成分),以保证中药配方精油组方来源的实用性,降低研究成本。


另一方面,中药配方精油组方的来源不能局限于已有方剂、医案和验方等,需要新元素的注入才能适应临床各式各样疾病的需求。在开创新的组方时,可依据“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进行不同精油成分配伍后药理药效的研究,最终开发成药,应用于临床。


除应用于临床外,中药配方精油也可以开发成具有相应功效(降血脂、抗失眠、抗焦虑)的中药保健品,应用于医疗保健行业,或开发成化妆品(防止色素沉积、刺激表皮细胞新陈代谢、调控皮肤内环境、激活表皮细胞再生),应用于药妆产业,或开发成食品添加剂(抗氧化,抑制真菌、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应用于食品冷藏、运输或防腐行业。





--提取、分析技术发展


如今,精油的提取工艺不同芳香疗法初始时期,而是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提取、纯化、富集和加工工艺,并可长期储存。比较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含量分析与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质谱(GC-MS )法、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GC-FID )法、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液-质联用技术(LC-MS /MS)等。


--药理药效研究支撑


精油入药离不开实验室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在提取工艺相当成熟的今天,中药精油的实验室研究也相当充分,为中药配方精油成为中药人药新形式提供了实验支撑。


此外,对于部分疗效确切的中药配方精油已进行相关专利的申请,如用于治疗单纯甲状腺肿的消瘿精油和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的止痒润肤精油等。



结语:

在中医药亟需创新的今天,中药配方精油在芳香疗法的历史应用依据下,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在现今仪器设备、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技术的支撑下,在药理药效研究的推动下,必将助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彭孟凡, 刘保松, 白明,等. 中药配方精油——一种中药入药新形式的思考[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 25(14):223-229.

参考文献:

  1. 张慧等. 芳香疗法溯源及中药精油的研究进展. 2005
  2. 孙晓生等. 芳香疗法与中药本草精油(摘要)[C]//中国上海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洗涤用品食品添加剂专题学术论坛. 全国轻工业香精香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上海香料研究所, 2011.
  3. 阿贝乐. 《黄帝内经》经络理论与精油疗法外用的研究. 2012
  4. 《中国药典》一部

2022/4/13 11:36:05 通过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