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与五液

藏象肾的生理:肾为水脏又主五液、肾为气根而主纳气、肾主作强而出技巧


姚荷生等 医林纂要 2022-03-22 10:17


一、肾为水脏又主五液


肾主全身津液。津液来源于水谷,而有阴阳清浊之分。津者,液之清者也; 液者,津之浊者也。津化为气,温分肉,充皮肤,属阳;液化为水,注于骨,补脑髓, 属阴。《内经》指出:“肾者主水”(《素问·上古天真论》),“肾……生水液”(《素 问·水热穴论》),又谓:“肾为水脏,主津液……水者,循津液而流也”(《素 问·逆调论》)。津液的分布很广,随其出处不同而名称各异,出于目者为泣 (泪),出于鼻者为涕,出于口者为涎为涶,行于脉中者为血,注于骨中者为髓, 越于凑理者为汗,下于膀胱者为溺……。《内经》“液别为五”,以汗、泣、唾、溺 与气为五液(《灵枢·五癃津液别》)。《难经》据此明确提出:“肾主〈五〉液” (《难经・四十难》),“入肝为泣,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自入为唾" (《难经・四十九难》)。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认为“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灵物总属阴”(张景岳《类经》)。又谓:“人之一身,有涕、泪、涎、唾、便、溺,皆属一水之化,而发于九窍之中”(张景岳《质疑录》)。何梦瑶则以“精、髓、血、乳、汗、 液、津、涕、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医碥》)。几乎身体所有湿润、流通、 分泌、排泄之物,都属于水液。这些水液之中,有生理需要的营养成分,亦有机体利用过后的废料,输布养料和排泄废物。肾是调度全身水液的枢纽。



含有营养成分及生理需要的水称为“真水”,机体利用过后及病理产物的水称为“客水”(亦称邪水)。罗东逸谓:“水有真水,有客水。肾气温则客水亦摄而 归真,肾气寒则真水亦从而为客水”(《古今名医汇粹》)。我们知道,水液进入血脉流经肾脏时有泌别清浊的过程,有用的成分,经肾连水液回收,无用的废料经肾随水液排出。当肾功能健全时能恰当地回收和排泄,以保持水液在机体内部的代谢平衡,即所谓“摄客水而归真水”的生理机制;如果肾功能衰退,不能恰当地回收和排泄,以致水液停蓄,溢而为痰饮水气,此即所谓“真水亦从而为客水”的病理机转。所以肾是主“藏真水,而行客水”(罗东逸《内经博议》) 的重要机构。赵羽皇说:“真水者,即天乙之所生;客水者,即食饮之所溢”(罗东逸《古今名医方论》转引)。天一所生的“真水,即所谓“真阴”,为先天之所生化,亦意味机体原来保持平衡的水;食饮所溢的“客水”,即所谓“水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为后天之所生化,亦就是吾身不断从饮食中摄入的水。这里有水液新陈代谢的含义,“真水”需要“客水”的不断补充。



身体内部水液的调节归属于肾,所谓“肾居下焦,统摄阴液”(李延昰《脉诀汇辨》)。膀胱为肾之府,虽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但只是贮藏津液(溺)并由此而排出体外的装置,膀胱津液的贮藏与排出,先经肾的泌别清浊即气化 过程,“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灵兰秘典论》)。张聿青对肾和膀胱的生理功能概括为“肾藏精而主纳,膀胱藏水而主出”(《张聿青医案》)。这里指的“精” 似不局限于精液的精,应理解为液。万密斋说:“津液,谓之真精”(《保命歌括》),就是这个含义。这说明肾还有泌别回收津液(精)的功能,故主纳;膀胱则纯为贮藏排泄津液(水)的作用,故主出。柯韵伯曾经说过:“精者属癸, 阴水也,静而不走,为肾之体;溺者属壬,阳水也,动而不居,为肾之用。是以肾主五液,若阴水不守,则真水不足,阳水不流,则邪水泛行”(吴谦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转引)。这就指出“静而不走”的阴水(精)即生理需要的水; “动而不居”的阳水(溺)即体内多余的水。生理需要的水而让其走失,则得造成阴虚——“真水不足”;体内多余的水而让其潴留,则得造成水肿——“邪水泛行”。肾藏精(阴水)是肾脏生理功能的主要方面,故“为肾之体”;肾主水(阳水)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另一方面,乃“为肾之用”。全身水液的调节,除以肾为主外,当然,脾、肺、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脏腑在“心”的统一领导下参与了全面的大协作,才能有效地顺利地完成这一艰巨复杂的任务。各脏腑如何参与这一生理过程的协作,我们将在肾与各脏腑的关系中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引述。



肾即主全身阴液,一般所谓阴虚,主要为肾阴虚,包括津液不足。津液不足之人,外则皮肤枯槁,虽干热而无汗。吴鞠通曰:“汗……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 为材料”(《温病条辨》);内则眼、鼻、口、舌等苗窍分泌缺乏而干涩。妇人乳汁、月水,男人精液的质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津液之于机体组织正如机器之于润滑油一样,机器没有了油脂则开通阻障,机体缺少了津液则气机窒塞。《内经》指出:“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灵枢·本神》)。这里的“精”和 “阴”,应该是津液,津液失守,亦就是阴虚,从而引起整体机能的顿滞,并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临床大吐、大泻、失血、失水,丧失津液,导致阴虚,由阴虚而致阳虚,阴亡则阳不独存的机转,亦是这样的。



在五液中,前人特别突出唾液。如“肾为唾”(《素问·宣明五气》),“肾主 唾”(《灵枢·九针论》),“自入为唾”(《难经·四十九难》),唾液即津液之上出于舌下者(参见肾与舌的关系)。唾虽属肾亦属于胃。《内经》谓:“中热胃缓则为唾”(《灵枢·五癖津液别》),张景岳曰:“胃之与肾皆主为唾,盖土郁之唾在胃,水泛之唾在肾”(《类经》)。这是从病理方面来说明唾液的分属。津液来源于水谷,以唾其属胃是说得通的。生理的唾液,前人极为重视,称之为“金津、玉液”、“醴泉”、“甘露”等等,其功能“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谓“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李时珍《本草纲目》)。汪蕴谷补充有:“行经络,养筋骨,润肠胃,生精血,灌灵根"(《杂症会心录》) 。唾液概括了整体津液的功能。这实际是以唾液为全身津液的标志,用以消息全身津液的盈虚。例如阴虚失水之人,以唇焦齿槁,口干舌燥,最为明显。因前人重视生理的唾液,因有所谓“嚥津”(吞唾)之法,可以治病,亦可以保健。“最近日本学者在唾液腺中提出一种内分泌物质,据说也有抗老(防止衰老)的作用”(付连暲《养身 之道》 ),则前人视为“身中之至宝”(汪蕴谷《杂症会心录》)的唾液,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二、肾为气根而主纳气


肾主纳气的问题,涉及肺的关系。肺为气之主,主出;肾为气之根,主纳(参 见肺与肾的关系)。肾之所以为气之根,因为肾间动气者,为生气之源,呼吸之 门,人之根本也(参见肾与元气的关系)。呼吸本属于肺,何关于肾?滑伯仁曰: “肺主呼吸,乃口鼻之呼吸,指谷气而言也;肾司阖辟,乃是真息,指原气而言也” (孙一奎《医旨绪余》转引)。根据《内经》“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灵枢·刺节真邪》)。可知肺之呼吸为后天之谷气,肾之呼吸乃先天之原气。周慎斋又说:“人之生死关乎气,气纳则为贵。气纳则归肾,气不纳则不归肾,气不归肾者,谓脾胃之气不得到肾也"(《周慎斋遗书》)。据滑、周之言, 纳气归肾,既是“谷气”——“脾胃之气”,又与肺何关?盖肺气藉谷气为资养,谷气赖肺气为输布,故脾肺之气属之后天。脾肺之气皆归藏于肾,此后天滋养先天,亦后天返乎先天之义。肾之所以主纳,因为心、肺、肝、脾四脏,“其位其职,皆非克能藏纳之地,〈惟肾为主纳而不出之司〉脏腑气血之精华,无不输归于肾”(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但五脏之精气归肾,必以肺为输降之功,所谓“肺统五脏六腑之〈精〉气而主之,肾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肾气原上际于肺,肺气亦下归于肾,一气自为升降者也”(赵彦晖《存存斋医话稿》)。人一刻不能中断呼吸,空气和谷气等同重要,故有所谓“真气”者,就是“所受于天〈空气〉,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灵枢·刺节真邪》)。真气是天气和谷气的结合体,亦称为“精气”,“呼吸精气”(《素问·上古天真论》)亦就是呼吸“真气”。人之呼吸贵乎深沉,才能使“真气——精气”自上而下地流布周身。前人认识到这一点, 因有导引吐纳之术,此即呼吸养生之法,亦就是“气功疗法”、“咽津"之法,同样可以治病,可以保健,藉行深呼吸以“纳气归肾”。



三、肾主作强而出伎巧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作强”就是工作能 力的坚强,“伎巧”就是思维活动灵巧。肾之所以主作强,出伎巧,是因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髓又上通于脑,脑为髓海,府精神明。故精足则令人能力坚强,智慧灵巧。这些实际是脑的作用而归根于肾。因为脑髓来源于肾精,肾精充足而后髓海充足。“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灵枢·海论》),而能应付裕如。所以王又原说:“肾为作强之官,有精血以为之强也”(罗东逸《古今名医方论》转引)。冯楚瞻曰:“肾者,任也,主骨而任周身之事,故强弱系之。”又引《卮言》曰:“肾者,神也,妙万物而言也”(《冯氏锦囊秘录》)。前者指“作 强”之所由来,后者指“伎巧”之所从出。由于肾主骨髓,髓足则筋骨坚强,轻劲多力;由于髓通脑海,髓足则脑海发达,精巧聪明。李梴曰:“肾藏〈精与〉志,……精完〈完,充足完备之意〉则志壮,……而强于作用"(《医学入门》)。唐宗海亦说:“精髓充足,伎巧出焉,志之用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又说:“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中西 汇通医经精义》)。唐氏此言,欲言未达,只谈到髓和骨的关系,没有谈到髓和脑的关系。蔡陆仙编《中国医药汇海》中的一段话说得较为晓畅:“人之才力, 均岀于脑,而脑髓实由肾生之,肾生精,精生髓,髓生骨,肾系着脊骨第十四椎下, 是为命门,为人脊最深之窍,即输髓入脑之路。人第知脑力足则才智精力以生, 而不知所以生之者在肾。……脑髓生于肾精,精足则髓足,髓足则脑充,伎巧之出,以肾为作强之本也”(《中国医药汇海·论说部·生理类》)。有以作强、伎巧分属于男女者,如彭用光谓:“强于作用,故男曰作强造化形容,女曰伎巧出焉”(《体仁汇编》)。张锡纯氏据此以为男女的生殖作用而言,所谓作强伎巧者,指其能生殖而言也。“必男子有作强之能,而后女子有伎巧之用”(《医学衷中参西录》 ),则未免过于穿凿。


本文选自姚荷生、潘佛巖、廖家兴《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的文献探讨:肾脏》

2022/3/30 11:40:04 通过网页